基本資料
姓名:葉青
性別:男
民族:漢族
出生:1933年6月生
籍貫:江蘇蘇州人
其他:大專文化高級工程師
簡歷
1953年畢業於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195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雞西礦務局設計處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城子河礦十一井主任工程師,城子河礦副總工程師,雞西礦務局副總工程師兼生產處處長、副局長、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1982年3月任煤炭工業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1986年8月任國家經委副主任。1988年4月任國家防汛總指揮部副總指揮,5月任國家計委副主任兼全國安全生產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煤炭出口領導小組組長、國務院核電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務院稀土領導小組組長,10月兼任國務院企業管理指導委員會副主任。1989年3月任國務院口岸領導小組組長。1990年3月兼任國務院清理“三角債”領導小組副組長。1991年3月兼任國務院清產核資領導小組副組長,8月兼任中國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副主任。1993年2月兼任國務院京九鐵路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12月兼任中國國際減災委員會副主任。1998年3月任九屆全國政協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葉青
(1896—1990),1895年生,四川南充人。原名任卓宣,曾赴法勤工儉學。入中共旅歐支部。又去莫斯科中山大學深造。1926年回國後在廣東、湖南一帶作黨的宣傳工作,次年在長沙被捕叛變。後極力反對共產主義,宣揚法西斯,受到蔣介石讚賞。曾任三青團中央常務幹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大陸解放前夕去台灣。
葉青是國民黨著名的政治理論家,“三民主義理論”的“健將”。……葉青自小聰穎,善思辯。中學畢業後,任教於南充高等國小。不久到北平高等法文專修館學習法文,準備赴法勤工儉學。1920年,葉青到達巴黎。在法期間,他積極參加革命活動,並於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擔任中共旅歐支部負責人等重要職務,參加過《赤光》雜誌的編輯工作。1925年,葉青因在巴黎聲援“五卅運動”,被捕入獄。不久,被逐出法國,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就讀。……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葉青任湖南省委宣傳部長。1928年8月,他在長沙被捕,叛變革命,從此由一名共產黨員蛻變為反革命的“理論家”。……論其地位並不亞於當時同在法國的周恩來等人。但是,他卻並沒有在革命的浪潮中鍛鍊成為一名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他經不起挫折的考驗,受不了嚴刑拷打的折磨,最終死心塌地地叛變了革命事業。……(《文史精華》1999年第2期)
2全國政協常委
葉青(1933—),男,漢族,1933年6月生,江蘇蘇州人。大專文化。高級工程師。1953年畢業於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195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雞西礦務局設計處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城子河礦十一井主任工程師,城子河礦副總工程師,雞西礦務局副總工程師兼生產處處長、副局長、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1982年3月任煤炭工業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1986年8月任國家經委副主任。1988年4月任國家防汛總指揮部副總指揮,5月任國家計委副主任兼全國安全生產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煤炭出口領導小組組長、國務院核電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務院稀土領導小組組長,10月兼任國務院企業管理指導委員會副主任。1989年3月任國務院口岸領導小組組長。1990年3月兼任國務院清理“三角債”領導小組副組長。1991年3月兼任國務院清產核資領導小組副組長,8月兼任中國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副主任。1993年2月兼任國務院京九鐵路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12月兼任中國國際減災委員會副主任。1998年3月任九屆全國政協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03年3月任十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
3戲曲演藝家 葉青女士
葉青女士出身戲曲世家,自幼學習歌仔戲。1969年,台灣中視開播電視劇歌仔戲,葉青以“花田錯”一劇反串小生,一舉成名,開始踏入電視歌仔戲圈。1982年,葉青轉入“華視”,成立“華視葉青歌仔戲團”,主演了30多年的歌仔戲。葉青演出無數,獲獎無數。1993年以其傑出的成就,獲邀赴紐約領取“亞洲最傑出藝人獎”,另外還多次榮獲 “金鐘獎”,“終身學習獎”、“華視獎”等台灣重要獎項。2003年7月,在北京接受中央電視台的訪問,成為台灣歌仔戲走入中央台的第一人……
緣起
歌仔戲,是結合了閩南鄉土歌謠“錦歌”與“車鼓戲”而逐漸形成的地方劇種,直到現在歌仔戲(歌子戲)仍然是福建閩南地方觀眾最喜愛的戲曲。歌仔戲被先民從閩南帶到台灣,在台灣生根、茁壯,發展出有別於一般地方舞台演出形式的“電視歌仔戲”。台灣“電視歌仔戲”成了傳承閩南一帶歌謠、戲曲的奇葩。自1962年在電視上首播以來,其間曾引發“兒童逃學,農人廢耕”的盛況,影響了在台灣生長的一代人。時至今日,年長者還能耳熟能詳地吟喔出幾句《都馬調》,年輕一輩的也還記得小時候全家人一邊吃晚飯一邊看電視歌仔戲的情景。
在2003年的初冬,在台灣電視歌仔戲已經度過40載春秋的今日,我們在北京迎來了台灣歌仔戲圈首屈一指的表演藝術家――葉青女士,一起來聊聊台灣電視歌仔戲的流金歲月,以及她從事表演與創作歌仔戲的甘苦談。
半生戲緣:璀璨之後的快意人生
長達30多年,葉青這個名字一直是台灣歌仔戲的一個代表。但是出生於歌仔戲世家,自幼就接受歌仔戲薰陶的葉青,剛開始演戲時卻是根本和歌仔戲毫無關係——她是拍電影出身的。在閩南語電影盛行的末期,葉青進入電影圈,沒幾年,閩南語電影就開始沒落,葉青反而因為一次機緣,以“花田錯”一劇反串小生一炮而紅,這一次的亮相,注定了她長長的歌仔戲之路。
由於家庭的歌仔戲背景,使葉青由電影轉入電視歌仔戲一點也不困難。1米66的修長身材,便讓製作群認定是小生的絕佳人才。再加上她的扮相冷峻飄逸,出塵俊秀、魅力獨具,無論扮演公侯將相、君儒士俠、巧扮娥眉,都有不俗的氣質。在30多年的戲劇生涯里,葉青扮演的角色無數,如何恣意揮灑,她認為不僅要懂得戲文,更要懂得人性,而生活中的閱歷,正是她豐富人生和戲曲的要素。
歌仔戲的曲調自由,沒有固定格律,富有強烈的表現力,同樣的曲調,可用不同的感情、節奏去唱,也可以表現不同的情緒,所以同一齣戲,由不同的人表演,就有不同的味道。所以葉青每次在接到劇本之後,就會先分析角色的個性,在不同環境產生的不同反應,以求在演出時能塑造人物的全新形象。這樣的一份用心,讓葉青在藝術的追求上精益求精,也奠定了她在歌仔戲圈裡不可動搖的地位。
儘管享有盛名,私底下的葉青卻是內斂謙和的,她的巨星風範,並非是遙不可及。吃飯的時候她會笑笑地告訴你:我每餐一定要吃米飯,不然我就感覺吃不飽。據說她還有一個“白開水哲學”,就是每一頓飯吃畢,必須用原先吃飯的碗裝滿白開水,喝了這白開水之後,方能“水足飯飽”。她從來不諱言自己的貧困出身,所以她說:貧困中長大的孩子最能珍惜一點一滴,這也就是聖經上說的:“你當有衣食,即可滿足”。
《都馬調》唱四海:台灣歌仔戲的流金歲月
說起台灣歌仔戲,就不能不提到歌仔戲圈的三大小生。話說當年,台灣只有三個電視台:台視、中視、華視,這三台在名角兼製作人與主演的領銜下,分別由葉青、楊麗花、黃香蓮鼎足而立,這“三大小生”各自組織班底製作“電視化”的歌仔戲,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戲曲電視劇”。在電視媒體與名角製作的合作之下,歌仔戲在台灣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盛況,三家專屬電視劇團的成立,也意味著電視台將歌仔戲納為“商標資產”,足見得其招牌形象與廣告收益是有利可圖的,這對一向不入主流市場的戲曲來說,不啻是一次藝術和商業成功的結合。
在這三強鼎立的洪流里,葉青不改穩健嚴謹的態度,維持著每年一檔精緻傳統大戲的製作,以三波改良藝術劇作風格交替呈現在觀眾面前。葉青以其雍容大度、冷峻深情的風格神韻,自上世紀80年代便有“影友聯誼會”的組成;而為了讓觀眾享有新鮮感,在90年代中期變動了一次幕後製作群與演出團隊的班底,如與編劇陳永明合作《陳三五娘》,以傳統“四句念”的說唱道念,取代了當時頗為流行的“抒情造境式”的文本,散發出純樸地道的鄉土歌仔味。傳承與創新,是葉青對歌仔戲的責任也是反饋。用葉青自己的話說:“歌仔戲給我一個成名的機會,是一個“恩”,所以我對歌仔戲有一份使命感,我想讓歌仔戲傳承下去。”
驀然回首,歌仔戲與電視已經攜手合作了40年的歲月。遠在上世紀60年代台灣文化工業剛起步的時候,歌仔戲就挾著豐沛的民間資源,在有限的電視節目時段中攻城略地、擴張版圖;70年代以勢如破竹的聲勢,掌握了三家電視台的市場命脈;80年代在明星演員領銜主演兼製作人的模式下,確立了各自固定的合作班底;一直到90年代三台名角組團號召鼎足而立……這一路行來,電視歌仔戲走過的確實是睥睨一時、風光至極的黃金歲月。雖然現在歌仔戲在台灣已經逐漸淡出熒幕,但是可喜的是在閩南一帶,甚至新加坡、馬來西亞都還有台灣電視歌仔戲的廣大戲迷,這也就是葉青說的:潮流是免不了的,但是劇種是不會被消滅掉的。不管什麼劇種都有它的觀眾,有觀眾就是它的價值存在。
冉冉紅塵眾知音:我演你看,都是愛戲的人
歌仔戲畢竟還是屬於戲曲,電視歌仔戲加入的是電視台商業製作的元素,失去的卻是和觀眾直接面對面所能感受的舞台效應。但是對於一個戲曲表演者來說,不管電視製作再怎么精美,還是很難放棄對舞台的懷念和興趣。所以在1992年,葉青為第一屆台北國際藝術節策劃了一出舞台歌仔戲,這是藝術節中唯一的台灣本土戲劇節目。為了加強長期演出電視歌仔戲的演員的肢體語言,葉青特地請了三位不同劇種的老師擔任顧問,希望能強化舞台上的肢體動作和傳統戲劇特有的舞蹈美感。後來這齣戲演出時,運用許多傳統身段,像是甩髮、踱步、短打、跪步、起霸,都是根據劇情發展所加強的舞台做工身段。
葉青回憶說:當最終幕的最後一首七字調樂聲奏起,我唱出“……替天行道斬罪囚”,一劍刺向鐵木花,霎時間劇場掌聲爆出,幕落下來,我自劇中人李志堅回神過來,跟著呼出一口氣,望著台下觀眾,一種任重道遠的心情油然而生。在這個冉冉紅塵芸芸眾生,透過歌仔戲能和這么多素昧平生的朋友,做一場有聲的交流,若說人間有情,歌仔戲就是我萬般心情維繫之所在。
或許有很多人難以想像,為什麼在歌仔戲沒落了之後,葉青還能繼續擁有廣大的戲迷?而這些戲迷之中,不乏兩鬢蒼蒼的老太太、根本沒趕上歌仔戲輝煌時代的年輕一輩,甚至還有遠在台灣千里之外,根本聽不懂閩南方言的湖北人、北京人、天津人…。這就是戲曲的穿透力,只要有人演,有人看,歌仔戲就能一直傳承下去,套用一句葉青的話,“自歌仔戲而生的葉青,要一直扮好戲給愛歌仔戲的朋友看;我扮(演)你看,都是愛戲的人,也都是我的知音。”而這些愛戲的人,就是薪傳歌仔戲的原動力。
後記: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隨著時代潮流的發展,以傳統文化為依託的歌仔戲已經失去當年的輝煌,面臨這個無法抗拒的現實,葉青選擇的是一種豁達的生活方式。其實這個“現實”,葉青在十幾年前就早有預備,她曾在當紅的時候就毅然從商,並且認為利用經商的錢來支援戲曲的製作,才不會出現勒緊肚皮談藝術的窘況。經商的觀念一直伴隨著葉青,從旅行社到房地產,再到現在的女媧石藝公司,她在歌仔戲之外找到了自己事業的另一片天空。
除了現在的固定工作,閒暇時,她也是個快樂的“玩石族”,和石頭接觸十幾年,葉青的定力像石頭一樣越來越深,修養也越來越好。篤信佛教的她說:人生不必太計較,該來的福份,就接受珍惜,該走的就讓它去。像現在她還是一個明星,走在路上很多人會注目,頭上好像頂著光圈,但是她提醒自己不要在意,總有一天她會退下來,走在街上無人相識。也許是虔誠禮佛的功力,使得葉青行止之間顯得雲淡風清,比許多藝人瀟灑自在了許多。對於她全心熱愛的歌仔戲,在大環境的種種限制下,她並不強求演出機會,這幾年反而一直默默地從事歌仔戲源頭的研究及資料整理,截至目前還算小有成就。
這個叱吒台灣歌仔戲圈的葉小生,在脫去當紅明星的光環後,在不遠離歌仔戲的氛圍中,甘於活在當下,享受生活。
4晉中市官員
葉青,男,1962年8月生,碩士研究生學歷(國防大學研究生院全日制),1976年12月參加工作,1980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參加工作後,歷任總參第22通信團戰士、排長、副連職幹事;1987年2月曆任張家口通信學院學員隊區隊長、正連職幹事;1987年8月曆任總參通信部正連職秘書、副營職秘書;1991年9月曆任總參辦公廳秘書局副營職、正營職、副團職、正團職總參黨委秘書;1998年8月任中央軍委辦公廳秘書局正團職、副師職秘書;2004年12月任晉中軍分區政委、省軍區黨委委員、軍分區黨委書記;2007年6月任現職。主管晉中軍分區工作。
5湖北省統計局官員
葉青,男,漢族,福建建陽人,1962年3月生,1986年7月參加工作,民進湖北省委員會副主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金系畢業,在職博士研究生,教授。曾先後擔任中南財經大學外國財稅教研室副主任,武漢市武昌區政協副主席(兼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重點學科建設辦公室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2003年4月起任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
協助局長工作,分管統計設計管理與法規檢查處、信息中心(社情民意調查中心)、統計科學研究所。
6高級教師葉青
高級教師。男,1954年1月出生,湖北武漢人。中共黨員。1988年畢業於湖北大學。現任武漢市卓刀泉國小副校長。湖北票證藏友聯誼會會長。武漢收藏家聯誼會票證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國際中華收藏學會顧問會員。主要業績:撰寫論文:試給“糧票”下定義。論文簡介:一、難以作出的糧票定義。(一)集糧者心目中“糧票”含義的不同造成了難以下定義(二)沒有客觀地看待“糧票”一詞使用頻率最高是在新中國這一實際。(三)借鑑其他收藏門類的定義成果,給糧票以科學的定義。(四)考慮中國老百姓對“糧票”的理解。(五)抓住糧票的本質功能是獲取糧食。二、筆者對“糧票”的定義。本人在參照前人糧票定義的基礎上,加上自己對糧票的理解和思考,將“糧票”定義為:糧票是糧食管理部門發行的用於獲取糧食的證券。我下的這個糧票定義,指出“糧票”的屬概念是證券,在“證券”這一屆概念下,“糧票”與其它證券的差別是“用於獲取糧食”,從而得出“糧票是糧食管理部門發行的用於獲取糧食的證券”這一定義。為了下準糧票定義,我除了重溫邏輯學外,還揣摩了前人的糧票定義。如“糧票是統銷糧的購買憑證,分全國通用糧票和地方糧票兩種。”這個定義的後一句顯得有些不倫不類。又如“糧票是國家和地方政府發行的用於購買糧食及糧食製成品的無價證券。”這個定義在邏輯上沒有問題,但如果僅限於“國家和地方政府”,那么“軍隊”發行的就被排除在外了,而且有些糧票是“有價”的。再如“糧票是指糧食部門印製發放的可以循環使用的購買糧食和糧食製成品的票券或定量憑證。”這個定義里,“循環使用”一詞應該去掉,因為有的糧票僅使用一次就作廢了。思考良久,我最初下的定義是“糧票是糧食管理部門發行的用於購買糧食及糧食製成品的證券。”我根據定義“應清楚確定”,要揭示出該概念所反映的對象的本質之規則,進一步修改成了現在這個樣子。這一定義,在“證券”這一屬概念下,“糧票”與其它“證券”的本質區別就是“用於獲取糧食”,而不是用於獲得土地的使用權或是其他。至於說將“購買”換成了“獲取”,則是考慮到部分軍票和救災糧票不用錢款購買的實際情況。論文
7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教授葉青
1963年生,江蘇無錫市人。中共黨員。現任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訴訟法學研究中心主任、訴訟法學碩士生導師組組長。
1985 年 7 月留校任教於法律學院刑事訴訟法教研室以來,先後為碩士生、本科生主講《刑事訴訟法學》、《外國刑事訴訟法比較》、《刑事訴訟法專題研究》、《訴訟證據法學》、《審判理論與實踐》和《公證法學》等課程。 2000 年起受聘在
澳門大學法學院講授《中國大陸刑事訴訟法》。 2001 年10-11 月赴澳大利亞哥倫比亞學院進修檢察理論與實務課程。 2002 年 4 月赴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華威大學和威斯敏士特大學學習訪問。 2002 年 10 月赴美國交流與考察刑事訴訟制度和律師制度。 2004 年 8 月 -11 月赴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作訪問學者。 2005 年 10 月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法學院學習訪問。 1996 年被評為院優秀青年教師。 2002 年獲院萬國 · 信德獎教金。 2005 年被評為校優秀碩士生導師。 2006 年榮獲上海市第三屆優秀中青年法學家稱號。
曾以專家身份參加起草了《上海市公證條例》、《上海市外地來滬流動人口管理條例》。著有《刑事訴訟證據問題研究》( 2002 年)。主編 : 《中國訴訟法學》( 1995 )、《中國法律援助制度研究》( 1999 年)、《中國審判制度研究》( 2002 年)、《中國檢察制度研究》( 2003 年)、《中國公證制度研究》( 2004 年)、《中國律師制度研究》( 2005 年)、《刑事訴訟法學》( 2005 年)、《訴訟證據法學》( 2006 年)。參編有《檢察學大辭典》( 1995 年)、《新編中國刑事訴訟法學》( 1996 年)、《刑事訴訟制度改革與完善》( 1996 年)、《刑事訴訟法學》(國家法務部部編教材 1999 年)、《辭海》( 1999 年版)、《刑事訴訟法學》(上海市普通高校 " 九五 " 重點教材 2000 年)、《訴訟法學專論》( 2000 年)、《刑事訴訟法實施問題研究》( 2000 年)、《刑事審判方式改革研究》( 2001 年)、《訴訟證明學》( 2001 年)、《訴訟實務》( 2002 年)。先後在法學專業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 90 多篇。
現兼任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理事、上海市法學會理事、上海市訴訟法學研究會副總幹事、中國高級檢察官培訓中心(上海)客座教授、上海律師學院特聘教授、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特約研究員、上海市第一、二中級人民法院專家諮詢員。背景:發表於《中國集糧報》(1999),1999年9月在西安全國糧交會理論研討會上作書面發言。
8詩人葉青
葉青,詩人。1968年生於上海,祖籍重慶。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1980年代中期始從事現代主義詩歌寫作,學生時代曾與友人創建實驗詩社。自選詩集有《晨昏之書》《鵜鶘的哲學》《雅歌》。現從事廣告業、廣告學客座教授、自由撰稿人。現居上海。
葉青的詩歌以純淨的漢語寫作,追索喧囂塵世之外的靜雅時光。通過對美的極度推崇,虛擬人類與神的創作交錯之境,令漢詩煥發象牙之質、羚羊之姿。
葉青的詩
新柔巴依集
1.
命運帶我潛入風景
為耀眼的夏季送上暗影
有時我停下來,讓波浪淹沒
欣然在沉浮中紮營
2.
我轉身離開磚石之城
大地在此留下昨日的傷痕
我願如野蜂、或微風自由來去
隨意觀覽鳥獸之文
3.
甜蜜的蜂房。和靜寂
召喚那為星辰命名的神祗
時光正緩慢地碾碎一個種族的遺骨
我如塵埃,飛落於木樁或礁石
4.
你,沿河岸立在淺水中
在一塊潮濕的石頭上奔跑
這些記憶的惡作劇啊
這些隨時漂移的時間之島
5.
我在讀,語言之前的書籍
我看見,暗酒色的海底
我確認,歷代籍籍無名的詩人
都成了愛與夢想的烈士
6.
若教微風歇於青萍
試問何處是人之歸程
神啊,假如那城中有十個義人
你是否還會毀滅那城
7.
噴吐火焰的馬匹
帶我追溯民族的歷史
和編年史之外,個人的低語
直到人與神混淆難分的日子
8.
石頭裡的布道詞
奔騰溪流中的書籍
再生的文字,無所遁形
他們總是與我同在
9.
芙蕖。永恆事物之香澤
啟示我的生命,和一段困惑史
我曾經深受大師的親炙
忽略了水上的聲名
10.
想像寄生於濃蔭
而花園燃盡了最後一棵樹
面對遞減的春天
世界為我們許諾更新的光
11.
漢語,這最後一片心靈的濕地
有烏鶇哀號於其上
我們承受它的利息兩千年
正在萌發一種新的忠誠
12.
七月的琺瑯。夏日一瞬間
我離開,海灣斜坡上的城市
離開那穿繡花寬袖衣服的姑娘
也離開卷葉的、陽光里的客棧
13.
生之魔力隨季節消失
月光碟旋著上升,越過牆頂
激流般的回憶,波及七月
有人空談一番後,長眠入土
14.
聆聽者也將離開,隨月影飛去
籍音樂擺脫了沉重的形體
讓沉思與雜質分離
就象魚和水流的分離
15.
日光下倦怠的海豚
旋渦中的海藻
孿生的視線之鳥
依次被歌聲之犁,細細切開
16.
果子膨脹成最初的光
仿佛水晶的悲哀
光線低語,騰挪于海水
大地之鰭無聲地扇動
17.
做一隻感恩的蜘蛛
或聖賢眼中敏捷的幼獸
愛從比喻開始
獻上你最虛弱的微笑
18.
所有的書冊黏合在一起
象暗淡的季節之魚
永遠不為世俗者而展開
永不夢想藏於名山
葉青,女,1963年10月生,教授,歷史學博士,碩士生導師。現任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副院長,校重點學科中國近現代史學科帶頭人,中國近現代史碩士點負責人。兼任福建省教育學會歷史教學委員會副會長,福建省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長期從事中國現當代史教學工作,為本科生開設了《中國現代史》、《中國當代史》、《文革史》等課程,其中主講課程《中國當代史》是福建省精品立項課程。主持參與完成校《高校教學檔案規範與電子化管理 》、《高校基層院系課堂教學質量常規評估機制的建立》等多項教學改革與創新課題。